先師篁川先生在世時,曾自費印行過三種版本的《醉草園詩集》,後出者除了新增作品之外,對於前面版次舊作,也都作了某種程度刪修,因此每種之間,都存在著若干異同。再比對早期的版本(包括草稿、清稿),又有不少值得補遺的作品,這次輯印《張達修先生全集》,為尊重先師手定的詩集,乃將三集合而為一,作為全集第一種,其他作品則另行輯印為《醉草園詩集續編》,為全集第三種。
先師平生向有記錄作品的習慣,從一九二五年南下拜詩的《學齋旅稿》開始,一本接著一本,勤記不輟;這些草本並無一定的名稱,「雜纂」、「雜俎」、「耕餘稿」、「鴻爪」等等,甚至是封面空白,或只寫上開始時間,非常隨興。早期簿本形式,隨得隨寫,很不一致。戰後服務政府機關之後,則改用十六開本大小的十行紙書寫,整齊劃一,退休之後亦復如此。
一九八零年代,先師因有編印第三本詩集的計畫,乃將整個手稿交到我手上;這些稿本卷帙浩繁,堆疊起來真有著作等身的感覺,面對他的豐富作品,真是感佩不已,乃有「較諸放翁萬首猶有過之」得讚嘆,絕非過譽。當年花了八九月時間整理得詩稿,最後因經費拮据,不得不作再次大量刪汰,尤其事青ˊ年時代的作品,先師以其「稚氣」,絕大多數都在版數的壓縮下消失了。而這些稿件也在印刷完成之後,遭印刷廠遺失,令人扼腕!此次整理,特將整個《學齋旅稿》完整呈現,見證其心路歷程。第三版詩集印付時,我曾寫了「書後」,廚技術出版始末外,對於先生的詩學淵源,也有簡要的敘述,不無參考價值,因此附錄師及續編之後,俾覽卷者讀其書而知其人。
這次續編詩集,再請張振騰先生提供先師手稿,可惜以難窺全豹,所存者主要是日治時期稿本,以及三本詩集印行之後的新作而已。自彰化縣府到民政廳任內,以及退休後長達數十年的草稿本,都已不可得見。僅能以早期、晚年作品作為整理的重心,所缺部分,則利用殘缺不全的期刊,儘量蒐羅增補。完稿之後的分卷,大抵以先師行蹤為依據,釐為十二卷,茲臚列並說明如次:
卷一:虎溪稿。收錄一九二五年集結的《學齋旅稿》全部作品,這些作品悉數完成於新化三槐堂書房,書房近虎頭埤,有虎溪雅稱,集以此名之。
卷二:虎溪稿之二。先師在新化前後三年,此卷收錄《學齋旅稿》之外的後兩年作品,但因一九二七年稿本不存,故以一九二六年作品為主。
卷三:坪頂稿。一九二八年,先師應鹿谷坪頂林氏家族之聘,為當地青年團漢文研究會教師,此卷收錄當年作品。
卷四:坪頂稿之二。一九二九年,先師仍在坪頂任教,至次年春夏之際仍在,之後離開,閒居之餘,難下訪友,參與詩會,都可於後半年作品見之。
卷五:新高稿。收錄一九三一年作品,是年,先師應聘新高郡集集博會為漢文教師,這段期間,先師稿本都稱「新高鴻爪」,故仍沿用此名。同年,發生「九一八事變」,先師義憤填膺,常流露於字李行間,為本卷特色。
卷六:新高稿之二。收錄一九三二年作品,整年先師仍在集集活動。年底,應神戶莊櫻癡之聘東渡日本,相關作品主要收錄於詩集,此卷僅有數首。
卷七:草堂稿。一九三四年,先師仍在神戶,旅日期間作品未收入詩集者全收入本卷。秋,先師從日本歸,至年底仍躬耕草堂,因併為一卷。
卷八:東墩稿。一九三五年,先師應徵入臺中的臺灣新聞社漢文部編輯,至一九四一年漢文版廢刊退社,此數年常與櫟社名流唱酬,其集外作品併收錄於此。
卷九:滬上稿。一九四一年,先師於臺灣新聞社退社後,即由友人陳東興之介,赴上海從事文化工作;一九四七年回臺,滬上的集外作品均收入此卷。
卷十:彰投稿。先師回臺之初,先後任職臺中、臺北、高雄等地。一九四八年,鄉友陳錫卿任官彰化,由市長而縣長,先師先後擔任機要秘書、自來水廠長等職。一九六零年,陳錫卿榮升民政廳長,先師亦任其機要秘書,寓居中興新村。彰化、南投以至一九六九年屆齡退休,此二十年間,先生作品大都收入詩集,且無稿本可據,以致補遺無多,僅能併卷其梗概。
卷十一:健行稿。收錄一九八一年作品,先師退休後寓居臺中市健行路,於一九八一年印行第三版詩集,書成之後,依例仍有稿本記錄新作,這兩年作品手稿俱在,因為別於早期「東墩稿」,而以「健行稿」為名。
卷十二:健行稿之二。收錄一九八二年作品,是年先師乍歸道山,作品遂成絕響。自當年重陽至立冬作品所注「因病嗽今日始補成之」、「時患乾嗽經旬矣」,已隱約透露其身體狀況矣。
續編的輯錄,首先面對凌亂不全的稿本,先理出時間脈絡,再逐一核對,雖然友電腦檢索功能,但有些作品經過修改或者只收錄一部分,仍得仔細讀過,極其繁瑣,影響進度不少,編輯過程中,最大的困難便是繫年問題,先師作品以陰曆、陽曆交互運用,因此陰曆年便跨越兩個新曆年,如此一來就容易糾纏不清,仔細稽勾,仍發現前面版詩集有若干的差異,只能以疑存疑,留供他日研究者的參考。至於草稿辨識以及電腦輸入,魯魚亥豕,在所難免,讀者不吝教正!
林文龍謹誌於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二00八年十一月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