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74年10月23日 星期三

凍頂茶小史

醉草園文集卷十 雜記二
凍頂茶小史


凍頂在台灣省南投縣鹿谷鄉東方鳳凰山麓,拔海七百餘公尺高地,氣溫涼爽,四季如春,地質紅潤,年中雲霧不開,可為避暑勝地,適於栽培軟枝青心烏龍茶之優良品種。該烏龍茶有獨特之香氣風味,為他茶所不及,良以得天獨厚,且為名山佳氣所獨鍾,非人工所能逮者。該地茶戶十數年前,皆沿用舊式采焙,製法未加改良。

臺省光復後,政府為獎勵該茶區之發展,在中央加速農村建設計畫下,設置鹿谷高級茶生產專業區,積極輔導、改進製茶技術及茶園耕作法,並鼓勵開墾新茶園,推行共同作業,闢農路,築水池,改善生產環境與結構,促進合理運銷,以穩定該茶區之長期發展。

凍頂茶之由來,成為各界爭論問題,惟說辭不一,尚未得結論。據連雅堂氏《台灣通史》所記載,以舊志稱水沙連之茶,色如松蘿,能辟瘴卻暑,而以凍頂為佳,惟生產無多。《雲林縣采訪冊》載,凍頂山在鳳凰山麓,盛產烏龍茶;藍鹿洲遊臺,曾撰〈水沙連記〉稱凍頂茶為佳品云。綜以上所說,當時雖有零星記載,惟語焉不詳,無惑乎有人稱凍頂茶為原始野生種也。

聞諸故老言,凍頂茶之由來,實為前清初鄉舉人林鳳池自閩省攜歸分植者,此說最為可靠,按林鳳池係鹿谷鄉初鄉村人,生於道光年間,家貧,自少遊學於社寮張煥文宿儒之門,勤學不倦,時福建省舉鄉試,煥文慫恿其赴考,以家計拮据,無法西渡,乃由其同宗堀底某氏籌資以成其行。」鳳池抵閩垣後,於旅中認識其同宗某氏(名不詳),好交遊,以鳳池來自台灣,不辭跋涉之勞,且係同宗,更敬重之,遂留鳳池於家攻讀,以待及鋒而試。迨秋闈榜發,鳳池高中舉人,同宗大喜,引為榮耀。先是鳳池入閩赴闈,填籍貫時,以其故居地名原為粗坑,字不雅馴,時靈機一動,以初與粗同音,卿與坑同音,遂將籍貫故居粗坑改為初卿,蓋隱寓渠初次赴考,將來或博取公卿之意,乃云優美。其志獲酬後,遂改為初卿(日據時因抄寫之誤,將卿誤為鄉,沿用至今。以登大坪頂至是初有鄉里,意或可通,然由林孝廉填籍改名之緣起,鮮有知者,特識於此,以資文獻之考據。)。鳳池既中舉人,閩省宗親聞訊,爭來道賀,並爭延為上賓,宴以酒食。越數日,鳳池將錦旋,某宗人乃取閩省武夷軟枝烏龍種卅六株贈之,並囑之曰:「此為彝陵烏龍茶佳種,想珂里之氣候、土壤甚相宜,希善植之!如能廣植分栽,使珂里之子孫享用不盡,與彝陵並傳天壤,則先生之德澤,亦與佳茗之名而並永矣!」鳳池再拜謝之。返鄉之日,祭祖先、懸匾額、竪旗杆,歡宴之餘,並將攜歸之烏龍茶種分贈於小半天某氏四株、清水溝某氏四株、初鄉某氏四株,其餘悉數贈於堀底同宗,蓋報其籌盤費赴考之盛情,嗣後,小半天、坪子頂、初鄉以地質不宜,均枯萎,獨堀底所栽者新芽怒放,鬱鬱蒼蒼,認為地質、氣候最為適宜,乃逐年壓枝分植於凍頂、頂城、二城等處,百餘年來,遂蔚成今日數百公頃之廣大茶園,是凍頂茶之由來,確係由林鳳池舉人自閩攜種返鄉分植廣傳之說,殆無疑義。

鳳凰山拔海一千七百公尺,屹立長空,有如鳳凰引領欲鳴,光緒元年,吳光亮總兵率壯士開山通璞石閣時,勇駐屯於此,至今山麓道左有當年勒石之「萬年亨衢」石碑尚存,爾時頂、二城之居民尚少,凍頂亦僅煙火數家而已,因當時生蕃恆出沒其間,居民未敢積極墾殖,迨吳光亮橫斷路鑿通後,農牧始漸次發達,栽竹種茶之農戶,日見增加,如鳳凰山麓之橫屏頭一帶,連亙數里,及今之鳳凰、永隆二村,連舊有之凍頂,形成鼎峙之區,均為凍頂茶之產地,蓋其地均屬黃紅土壤,攝氏廿度左右,長年雲霧長封,大旱而水不涸,其環境、氣候均與閩省之武夷相彷彿,今日凍頂茶之聲價,為臺茶包種茶中首屈一指,實得力於天時地利人和之配合,原非倖致。

凍頂茶係手采嫩芽茶菁,以獨特方法焙製而成,外觀條索緊結,葉尖捲曲,有特殊芬郁優雅而深厚之香氣,清浮甘潤之風味,色澤金黃而濃厚新鮮,如以相思之炭,烹以澗井之泉,瀹以孟臣之罐,一杯閒啜,舌本香留,不特可以保健延年,開心明目,且在意境上,更有高雅舒暢與心曠神怡之享受。兩腋風生,興更不淺,東坡詩云:「蟹眼已過魚眼生,颼颼欲作松風鳴。」為烹茶千古佳話,我國品茗如陸羽《茶經》所載,述不盡述。

年來我政府積極開闢風景區,以鳳凰山一帶之風光,稱為鳳凰谷,因此地以茶傳,今後凍頂之名,更飛躍進展為意中事,瞻望前途,實有無窮之希望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