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74年11月24日 星期日

陳母林太夫人祭文(代陳錫卿)

醉草園文集卷十一 哀祭
陳母林太夫人祭文(代陳錫卿)


維中華民國六十年二月十四日(農曆元月十九日),為先妣林太夫人出殯之辰,孝男錫卿率諸弟家人等,謹具芬芳之奠,並為文以告之曰:

嗚呼!錫卿兄弟,今已為無母之人矣!哀哀父母,生我劬勞,欲報之德,昊天罔極。按吾母林太夫人生於民前卅一年,年廿六,歸我先嚴元龍公,吾母雖生長農村,然明大義,事姑甚孝,時為日據初年,家境不裕,先君肄業北師,家中僅先祖母與先母婆媳相依;翌年,生錫卿,未幾,先祖母逝世,吾母以女流之身,喪葬盡禮,克盡孝道。越年,先君學成還鄉,執教於林圯埔公學校,從此家道稍舒,而二弟、三弟、四弟及小妹陸續出生,吾母相夫教子,不遺餘力,錫卿六歲時,吾母即教我讀《三字經》及《千字文》,督導甚嚴,繼而兒女長大,吾母更卿其所蓄,使其個個升學。錫卿年廿七,大學畢業後,赴大陸東北就職,吾母則於次年攜弟妹背鄉離井,遠涉重洋,並使兒女接受祖國之教育,使錫卿兄弟今日得以側身社會,稍盡微力,以效忠黨國者,皆吾母之所賜也。

吾母一生,敬神佛甚虔,時詣寺廟行香,每聞有廟宇重建,無不率先捐獻,以助其成。猶記錫卿六七歲時,常侍吾母至名山古剎,薦蘋薦藻,必敬必恭;至於祖宗祭祀,尤為敬謹,每逢年節,俎豆必豐,而出以誠,所謂「祭如在,祭神如神在」,實符孔聖之旨,往事回思,依稀在目,而今已成為追憶矣。吾母秉性慈善,對於興學助貧,慷慨輸將,從不後人,有時遇貧家子弟,更為憐恤,或予留飯,或予周助,居恆諄諄以「有量即有福」教誨子女,責己厚而責人輕,所謂恕道,吾母實終身行之而無愧。吾家園中,種植百果,每屆果熟,村中兒童常結伴偷竊,偶經吾母發現,不但不加以譴責,反令家人摘取相贈,至今遠近傳為美談。吾母平生,敦親睦鄰,尤重禮節,出言有序,並喜為人排難解紛,村中常有夫妻反目離異,卒由吾母敦勸,以破鏡重圓者,不在少數。綜合吾母之性格,有八項優點,一、重視禮教,二、敬天敬人,三、熱心教育,四、敦親睦鄰,五、寬宏大量,六、慈悲為懷,七、熱愛兒女,八、為善最樂,終身力行,至老不倦。

吾母體素健,八十以還,出入猶不扶杖,方期菽水承歡,長依膝下,何乃於民國六十年一月十四日,棄錫卿兄弟而長逝,享年九十一齡。嗚呼痛哉!春暉未報,風木興悲,奉板輿而無從,撫櫬棺而痛哭;茲當告別,謹薦馨香,母靈如在,來格來嘗,尚饗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